2023年1月10日,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一家陶瓷企业的工作人员摆放兔年主题瓷盘。(郝群英摄/光明图片)
2023年1月10日,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薛阁街道的一家面食店,工作人员正在制作"祥兔"花馍。(张延林摄/光明图片)
2023年1月9日,江苏常州灯会现场的巨型"生肖兔灯"璀璨夺目。(王启明摄/光明图片)2023年1月10日,山东东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乐安苇编传承人李光祥正在制作"年年有余"芦苇画,迎接农历兔年的到来。(周广学摄/光明图片)
2023年1月10日,重庆市北碚区未成人保护中心,孩子们在组装玉兔造型手工灯笼。(秦廷富摄/光明图片)
2023年1月10日,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东鱼坊历史文化街区装饰一新,孩子们正在观赏"萌兔"造型景观。(吴拯摄/光明图片)
2023年1月9日,农民画家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麻江县金竹街道兴坪村创作"生肖玉兔"农民画。(罗文刚摄/光明图片)
2023年1月10日,面塑艺人李春芳在河北省邯郸市丛台区工作室内创作"福瑞吉祥醒狮兔"面塑作品。(周绍宗摄/光明图片)
2023年1月10日,山西省运城市稷山县稷峰镇陶梁村民间剪纸艺人李因杰正在创作兔年新春剪纸作品。(栗卢建摄/光明图片)
新媒体技术驱动文创发展******
新媒体技术既是文化传播的新载体,也是文创产业蓬勃发展的新引擎,将在传承中华文化和讲好中国故事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文创产业的规模和结构得到优化,越来越融入现代生活,焕发新活力。作为文创产业蓬勃发展的新引擎,新媒体技术极大激发了大众对文创的兴趣,推动文创产品越来越流行。
新媒体技术已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带动了地域文化、非遗和传统戏曲等相关产业发展。北京、山东、厦门和成都等多地相继推动数字化文化产业园区建设。文化产业园区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5G、VR等技术,让大众能够随时随地线上畅游园区的同时,还能通过参与虚拟空间互动,深入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国历史文化。这不仅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机会,更扩大了文化消费,为更好地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效统一创造了机会。
新媒体技术是文创产业蓬勃发展的新引擎。文创产业利用新媒体技术低门槛、互动性强的优势,加速自身迭代升级,实现社交媒体、动画、短视频等多元化传播。例如,陕西历史博物馆等单位合作推出的有声剧《国宝之灵》,在网络音频平台上的播放量突破千万次,让更多人了解馆藏瑰宝背后的故事。可以说,新媒体技术为文化创作提供了更便利的技术和平台支持,驱动了文创产业的个性化发展,也进一步为文化传播增添了趣味性和科技感。
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硕的文化成果,是实现文创产业创意灵感落地的重要源泉。如何让新技术助力中国文创产业跨界发展?故宫文创的蓬勃发展给出了答案。目前,故宫拥有1万多种文创产品,有着中国体量最大的文创IP。从宫廷娃娃系列、顶戴花翎伞帽和折扇等各种产品,到风靡各大社交平台的故宫表情包,再到以守护国宝真实历史事迹为内容的主题漫画《故宫回声》……跨界已成为文创潮流的一种新形式,代表着人们一种新的文化共识与审美情趣的融合。而视频、漫画与传统文化的碰撞,使文创兼具传统文化古韵和现代化审美情趣,唤醒年轻人用新的传播方式主动传播、挖掘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
新媒体技术为文创产业的更新和转型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促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更多地区、更广人群中的传播。新媒体技术既是文化传播的新载体,也是文创产业蓬勃发展的新引擎。在不远的未来,基于新媒体技术的文创产业,必将在传承中华文化和讲好中国故事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作者 北京大学新媒体研究院 王煜茜)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